2005年11月15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一个越狱逃犯的多面人生
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汤玉簪 张斌

  “做个自由的好人是多数人的愿望,可对于逃犯来说难度也太大了,那墙太厚了,自由成本太高了。逃了12年还是逃不出,还是没出路,真叫逃生无期,徒刑有期啊。”
    2005年11月13日,41岁的冯怀伦跟着湖北省沙洋荷花垸监狱的民警“回家”了。12年前,他为了寻求自由从监狱里逃脱,几乎走遍了全国,在最艰苦的建筑工地以及公路上谋生存。可在温州落网的那一刻,他突然明白,十多年来自己穷尽青春岁月所苦苦追求的“自由”生活,远比狱中的服刑生活痛苦。
    
    为索礼金
  要与未婚妻同归于尽
    冯怀伦1964年出生在湖北恩施土家族咸丰县,如今41岁的他看起来很苍老。他说,自己没有尝过年轻的快乐滋味,就为冲动付出了残酷的代价。
    1989年,25岁的冯怀伦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,初中毕业的他,在当地已算文化高了,加之小伙子长得挺精神,人也勤快,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是络绎不绝。后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邻村田家的女儿小玲。1989年正月,两人定了婚。按照当地风俗,男方要向女方下聘礼,陶瓷、家用物品、几百元礼金送到田家,婚事也算是定下来了。可没过几个月,小玲得知,冯某在给好多女孩写信,心酸不已,觉得冯某并不喜欢自己,并对嫁给他能否幸福产生了疑问。于是,小玲在当年4月份写信给冯某要求退婚,以了结这段情缘。
    冯怀伦认为自己就这样被甩,有失脸面,他三番五次到田家讨说法,可每次都被拒之门外。眼看娶妻无望,冯某便提出要回聘礼,包括付给女方的钱、物品,还有麦收秋种出车、出劳力的费用。为此,两家发生矛盾。在多次吵闹后,田家同意返还礼金,但要求不直接支付给冯某,而是通过媒人协商解决。
    1989年10月29日,认为受到侮辱的冯怀伦从家中拿了一把水果刀,再次来到未婚妻家中想要强行索回礼金。田家这次并没有阻挠,而是让冯某在家吃了午饭,饭后一家人出去田里干农活,让年轻人自己来做个了断。
    两人谈着谈着,冯怀伦就动粗了。吓坏的小玲恐惧地大声呼救,挣扎着试图摆脱他的控制。冯某怕被人听见,赶紧捂住小玲的嘴,并威胁再喊叫就杀了她。红了眼的冯某将水果刀刺向小玲的颈部,导致小玲当场昏死过去。冯怀伦也拿起水果刀往自己脖子上划去,企图以自杀了结这桩情缘。
    
    不思悔过
  翻山越岭逃了12年
    幸运的是,冯怀伦的这一刀并未将小玲杀死。案发后,小玲的妈妈中途回家救了女儿一条命。同样,冯怀伦也逃脱了死神。次年初,当地法院作出判决,认定冯某构成故意杀人罪(未遂)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。
    从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天起,冯怀伦就生活在悔恨当中,当然更多的是不甘心。“每当想到年纪轻轻要在监狱里呆12年,我便极其烦躁,总想着要是能出去,一定能从头开始。”冯怀伦说。
    同时,枯燥而繁重的改造生活也让冯怀伦不能忍受。冯怀伦入狱时恰好是冬天,囚室里很冷,惟一能御寒的是一床薄薄的毯子。寒了心的父母,也没有给他送冬衣和被子。监狱的生活,对冯怀伦来说,就是艰苦的劳作,一些老犯人的欺负,还有失去自由的痛苦滋味。他说:劳改,着实艰苦,失去了自由,痛不欲生。在监狱服刑了4年,他总想着找机会能够“出去”。
    1993年的冬天,天刚蒙蒙亮,监狱的服刑犯外出到湖北沙洋一农场劳动。农场里雾气很大,视线非常不好,冯怀伦觉得机会来了。趁着管教民警没有注意,他偷偷开溜了。他的囚服罩在棉袄里,没有被农场的人认出,他没命地跑进了农场附近的深山里。白天怕人发现就晚上走,穿行在深山老林里,“天很冷,我的衣服被树枝挂破了,鞋子也丢了。山上没有什么东西吃,就一连几天不吃不喝,实在扛不住了就喝口泉水。到底走了多久,我自己也记不清楚。”回想起当时的情形,冯怀伦苦笑着说。
    第一次见到人烟,已在600多公里之外的武汉。冯怀伦一路乞讨着回家,趁着天黑潜入家中。他拿回身份证,然后到母亲的床边与年迈的母亲告别。他知道,这一走,也许永远也回不了家了。
    当晚,他连夜向广东方向逃窜。湖北警方多次组织抓捕,均被他侥幸逃脱。

    渴望自由
  长期恐惧使他精神崩溃
    冯怀伦告诉记者,逃跑时心里头想,在牢里是干活,潜逃在外也是干活,但在外面却拥有自由,即使每天吃红薯也乐意。为了逃避追捕,他一般选择别人最不愿意干的活干,有时讨不到工资也忍气吞声,因此吃不饱穿不暖也是常有的事。
    但,以后的日子让冯怀伦渐渐地感受到,所谓自由,对于一个逃犯来说是无力承担的奢侈品。有家不能归,有亲人不能认,逢年过节、放假只能在工地上度过,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,他只管埋头干活,从不和工友们多说话。春节,工友们都回家团聚,一个工友问他:“你家是哪里的?过年了也不回家看看?”他只能强颜欢笑说与家人相处不好不想回家,可扭过脸去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。
    从逃狱那天起,他就再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,也没有家人的一点消息。逃跑的时候,他化名“冯怀化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逐步完善起来,工地上经常有民警到工地上查爆破物品,清查外来人员暂
    住情况。这个时候,他总是提心吊胆,常借故躲起来,他总感觉警察是来抓他的。
    “我不敢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太长,我不断流窜,乞讨,找活干,一有了钱就坐车,从广州到陕西,又从陕西去了西安,后来又到内蒙古。内蒙古美,却不是生存的地方。”12年来,冯怀伦先后流窜广州、陕西、西安、内蒙古、辽宁等地,但没有一个地方他能享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轻松。
    12年的逃亡生活,冯怀伦感觉最多的是悔恨。他太想回家了,母亲还健康么,兄弟们都还好么,还有那位被自己刺伤的小玲,她是否已经原谅了自己?“我开始恨,为什么当初要跑?如果不跑,到现在早就能够抬起头来做人啦。”冯怀伦曾经几次想到自首,争取从宽,有一次甚至来到了派出所门口。可是,他听别人说,逃犯被抓到后,还要加刑,一想到这儿,又没了自首的勇气。
    “我继续逃,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,并随时做好了被抓的准备,甚至想像着警察到来的那一刻,该是怎样的一种解脱。”冯怀伦承认,在几千个日夜里,没有一天不担惊受怕、不做噩梦的,长期恐惧和艰辛生活的折磨,使他的精神濒临崩溃。
    
    温州落网
  印证“高墙可跃法网难逃”
    今年3月份,冯怀伦来到了温州,在金丽温高速公路段修路修了3个多月,今年6月来到南塘大道工程三标段工地工作。这个被民工称为遍地是“黄金”的地方,让他第一次有了积蓄。在温州工作半年多,他有了1万元存款。惟一不好的地方是,常有民警来清查外来人员暂住情况。
    然而,正如冯怀伦常常挂在嘴边的“高墙可跃,法网难逃”,逃亡生活终有结束的一天。
    11月7日上午11时,温州瓯海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在基础工作中发现,南塘大道工程三标段有一个名叫“冯怀化”的,身份可疑。于是,该大队民警从暂住户口和全国逃犯库里进行比对,发现该“冯怀化”与杀人越狱逃犯冯怀伦的出生日期和户籍地相同,极有可能是同一人。瓯海警方立即赶到南塘大道工程三标段工地,迅速将冯怀伦控制住。
    “我是一个逃犯,但看守所管教民警没有歧视我,囚禁的生活同12年前已是截然不同。”入看守所的第一天,民警给冯怀伦送来了被褥,给他安排了铺位,没有呵斥和责骂,而是和他进行了谈话,让他好好改造。这让冯怀伦感动不已。在看守所里,他写下了“做个自由的好人是多数人的愿望,可对于逃犯来说难度也太大了,那墙太厚,自由的成本太高了”的话。
    11月13日,湖北省沙洋荷花垸监狱来了4位民警,把冯怀伦带回了湖北。他们送给温州瓯海警方一面锦旗,上书“求真务实创和谐,智擒逃犯保平安”,并说,回去后要让冯怀伦好好给服刑人员上堂课,内容是逃亡。